武林小说>军事历史>灭明>第250章 游牧部落
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快将大铁车铸造成步枪,如果匠作坊需要,完全可以增加人手,这一刻,银子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

李自成拍拍脑袋,如果换一个角度,或者说,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麦力干部的蒙古人,能不能为西宁军所用?

西宁军可以为麦力干部的牧民,提供更好的房子,更好的衣物,品种更多的粮食,除了牛羊肉。

甚至只要麦力干愿意,李自成也可以为他们提供各种养眼的女人,不过,这一条恐怕很难实现,蒙古人与汉人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审美方式完全不一样,纤手纤足、细腰窄臀的女人,并不是他们眼中的美女,因为要照顾牲畜,他们眼中的美女,都是粗手大脚,腰身可以抵得上一个半水桶。

其实,所有的这些条件,都难以满足蒙古人的胃口。

既然汉人能提供这么好的条件,那蒙古人为何自己不去抢,像成吉思汗那样去征服?而是要受制于汉人?除了长生天,蒙古人从来只相信自己手中的弯刀。

说到底,还是武力说话,如果没有一支强大到令人胆寒的军队,在游牧民族面前,农耕民族只有挨宰的份,不仅财物,连人都会被抢,男人为奴女人为婢,将来生下的孩子,即便自小接受的是游牧方式的教育,也会低人一等。

看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建立强大的西宁军。

李自成原本以为,只要拿下甘肃,西宁的战略空间就会得到极大的改观,想到麦力干部的存在,他这才发现,西宁的生存环境,并没有改善多少,只是从明军换成蒙古骑兵,自己一刻也不能松懈。

不过,麦力干部的存在,对西宁军也不全是坏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麦力干部经常的小规模战争,正好达到实战练兵的目的。

没有一支军队的战斗力是训练出来的,战争,才是提高战斗力的唯一方式。

后世的中央之国,在立国之初,百废待兴,军事、经济更是一穷二白,却依靠近百年的战斗经验,硬是在鸭绿江的东面,斩落了星条旗。

所谓的战斗力,就是在战场积累起来的战斗经验,可以适当传授,但最终还是要依靠战场的体验。

汉民族早早进入农耕时代,逐渐丧失了原先好战的本性,但在北方游牧民族的严重威胁下,逐渐修复了自己的战斗基因,从而得以数千年不灭,成为这个星球上生存最持久、最有韧性的战斗民族。

尤其是边疆之地,因为遭受侵略的次数多了,每一名百姓都可能成为优势的战士,而相对文弱的汉人,多是集中在富庶的土地上,这里歌舞升平久了,战争并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边,百姓的战斗性就会持续衰弱。

麦力干部虽有骑兵,但不似察哈尔部、土默特部、科尔沁部那么强大,因为壮丁的人数有限,只能在大通河沿岸这种体量不大的牧场为生。

这样的部落,正适合给西宁军练兵。

问题是,西宁军要有掌控战争的能力,而步枪,就是西宁军最为重要的筹码。

李自成将思路重新整理一遍,方才出了书房,他吩咐何小米去一趟匠作坊,与工匠们商讨一下加快步枪生产的法子,现在可以说,步枪的生产速度,成了西宁军最为急迫的任务。


状态提示:第250章 游牧部落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