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新宋英烈>第九章 内外有别(上)

眼见王崤峻和徐绍安二人平静的接过圣旨,并未对圣旨的内容提出任何异议,柴荣终于能够完全放下心来,因为这意味着自己给对方开出的条件与其原本要求的相去不远,甚至有所超过也说不定。如此一来,至少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清园”兄弟及其手下私兵将不会与大周为敌,大周可以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增强国力、增加军力,以便在继续执行自己一统天下方略的同时,还有能力应对可能来自北平的威胁。

想到这里,柴荣不禁在心中暗暗庆幸自己之前没有拘泥于**不得干政的祖制,向贤妃林小雨详细了解了其一众兄弟的为人与性情、志向与抱负。尽管林贤妃刚开始的时候因为不愿意担上一个**干政的坏名声而一再以“与众兄弟分别数年、对众兄弟的心思与打算不甚了了”为借口婉拒,但在自己再三要求乃至请求之下,还是将其所了解的、有关“清园”兄弟的所有情况向自己做了详细的介绍,并与自己一起揣摩出了“清园”兄弟、特别是王崤峻、徐绍安、张维信等主要首领对官职与身份的要求,并据此草拟了方才宣读的那道圣旨。在柴荣看来,今日自己与王崤峻、徐绍安之间的交谈——或许叫谈判更为准确一些——能够如此顺利、如此融洽,林小雨的那些介绍与建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就在柴荣暗自庆幸自己娶了一个好老婆的同时,王崤峻和徐绍安也在心里感谢着这位十八妹。因为正是林小雨在向柴荣介绍自己的这些兄弟时,不着痕迹的将穿越团队通过马平安传进来的、对官职和势力范围的要求夹杂在了其间,并最终令柴荣能够按照穿越团队的需要拟就了那份封赏的旨意——单就从这点上说,林小雨对于穿越团队也是立有大功的。

当然,林小雨之所以会这样做并不是她不爱自己的夫君,恰恰相反,她这样做正是出于对柴荣的爱。作为后周朝野上下对“清园”兄弟的性情与实力最为了解的一个人,她很清楚自己的这班结义兄弟的抱负,也很明白当初她向徐绍安请求兄弟们对柴荣捯饬、不要伤害到他的生命安全时,对方回答她的那句“此番吾等是一致对外,只要别人不给吾等找麻烦,吾等是绝不会为难自己人的”话的含义。因此,为了自己夫君的安危、为了后周文臣武将的身家性命、为了后周军数万将士能够平安回到自己亲人的身边,她收下了马平安转送来的那封由张维信亲笔所写的密信,并按照信上的说明,在柴荣向她征寻意见时就势提出了与自己兄弟们的要求相适应的意见,从而为柴荣与王崤峻此次会谈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惜的是,对于柴荣来说,林小雨是他的妃子,为了不使对方担上**干政的坏名声,对于对方的贡献他只能牢牢记在心里而不能公之于众。而对于王崤峻和徐绍安来说,林小雨是他们在后周皇宫中最大的臂助,为了不使其受到柴荣的怀疑与猜忌,对这位十八妹的功绩更是只能三缄其口,待日后再设法报答了。

话也说到位了、圣旨也宣读完毕了,王崤峻和徐绍安自然也就没有再在后周军大营待下去的必要——特别是在外面一众兄弟率军对后周军虎视眈眈,一个不对就可能冲进来将自己给抢出去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在和柴荣又说了几句没营养的场面话后,王崤峻和徐绍安便以幽州城内政务繁忙为由,婉拒了对方要留他们一起用膳的好意,向柴荣告辞而出。

眼见王、徐二人归城心切,柴荣到也没有一再挽留,而是很配合的结束了这次会面,并派赵匡胤将二人送出了后周军大营。

在大营门口与赵匡胤拱手告别后,王、徐二人便在亲卫的护送下打马而去。待到一行人离开后周军大营有一段距离后,王崤峻立即放慢了马速,从亲卫手中接过手持电台,向幽州城中的张维信报了平安。

就在王崤峻报完平安之后没多会儿,他们一行人的西侧便尘头大起,穆特尔率领麾下一千多骑兵飞奔而来。待双方汇合一处后,穆特尔一边向二位哥哥行礼,一边说道:“二位哥哥进去快一个时辰没有动静,可是把兄弟我给急坏了。”

王崤峻先是点点头,然后有些奇怪的问穆特尔道:“老三十五,之前不是叫你率骑兵在幽州城开阳门和后周军大营之间游走、以应对突发局面吗?你怎么从西面过来了?”

“嗨!还不是为二位哥哥的安危着急嘛!”穆特尔答道,“兄弟我看二位哥哥进了后周军大营这么半天都不出来,也没有给外面的兄弟任何信号,而七哥那边也一直没有您二位报平安的消息,兄弟怕二位哥哥在后周军大营里出了什么意外,或者是被对方制住没办法发信号,因此就想着率手下到后周军大营边上去看看情况、探探消息。

不过,考虑到柴荣那家伙要真想对二位哥哥不利,肯定也是做好了准备,特别是面对幽州城的这一面更是其布防的重点地段,兄弟我若是从北面进攻,搞不好就会和后周军的精锐主力对上。虽然以咱们‘飞龙军’‘游骑兵营’和骑兵团的实力,打破营垒杀进去绝对没有问题,但毕竟对方人越多、实力越强,兄弟杀进去花费的时间就会越多。而兄弟进去的越晚,二位哥哥在里面也就越危险。因此,兄弟便想来他个避实就虚,躲开后周军大营的正面,绕到西面去,从侧后方对其发起突击。

结果,兄弟这边刚冲到离后周军大营不到一里远


状态提示:第九章 内外有别(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