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656节 休战时期 3
愿我们和你们的友谊能够天长地久。”蒋纬国笑容可掬,他心里则是这样想的,“说句不好听的,要不是因为你们又聪明又有钱,鬼才搭理你们呢!比如吉普赛人吧,吉普赛人跟你们犹太人一样是没有国土的流浪民族,但吉普赛人又不聪明又没钞票,只会流浪、乞讨、小偷小摸、装神弄鬼地占卜算卦,半点利用价值都没有,你们看老子去跟吉卜赛人做朋友了吗?”{在原先历史上,吉卜赛人跟犹太人一样被希特勒视为劣等民族继而遭到纳粹的屠杀,被杀了约40万人,眼下因为蒋纬国的干涉,犹太人没有被杀,至于吉卜赛人,则是老样子。蒋纬国当然不会浪费时间、冒着跟希特勒翻脸的危险去救对中国没有半点利用价值的吉卜赛人,正如他的格言,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想要自立以及得到别人、别的民族的尊重,首先要自强。犹太人自强不息,蒋纬国佩服他们,吉卜赛人不思进取,蒋纬国懒得搭理他们。}

蒋纬国跟魏茨曼等人会谈时,担任翻译的是盖伊·罗斯柴尔德。盖伊在中国四五年了,已经学会比较纯熟汉语。会谈结束后,魏茨曼等人喜气洋洋、踌躇满志地离开,盖伊则看着蒋纬国,目光敬畏:“二公子,你说我们犹太人最擅长经商,实际上,你才是最精明的商人。”

“何出此言呢?”

“我看了很多中国古籍名著,上面的很多真知灼见让我受益匪浅。中国人老早就已经认识到,商人的终极目标不是钱,而是权。商人之利分为三等,下等是暴利,这种商人追求大赚大捞,不知道这是非常危险的,并且积攒的财富也不能延续长久,正所谓‘富不过三代’;中等是名利,这种商人已经有了长远的目光,钱不再是他们的唯一目标,名望是第二个也是更重要的目标,所以他们热衷于公益慈善事业,捐款、修建医院、修建学校等,从而博取到良好的社会名望,这样,即便他们的财富丧失了,他们还有名望,还能东山再起,还能惠及后人、庇佑子孙;至于真正的上等,那是权利!暴利、名利、权利,第三个才是真正的长远。”盖伊对蒋纬国显得甘拜下风,“我们犹太人玩的只是暴利和名利,你玩的是权利,你是商人,你的商品是权利。”

蒋纬国先是一愣,然后笑道:“你的这个说法还真是让我耳目一新啊!”

盖伊也笑了:“但我们喜欢跟你做生意,因为双方都会是赢家。”

通过持续租借国土,蒋纬国把犹太人继续跟中国捆绑在了一起,以前,犹太人是他的提款机和人才输送基地,现在,犹太人不只是这两个角色了,还成了他的打手。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复国,是蒋纬国在中东安插的一颗棋子,用于钳制阿拉伯人,让中国能源源不断地、长久地获得{或者说是掠夺}中东的石油资源,除犹太人,蒋纬国在中东还安插了第二颗棋子:库尔德人。

几乎每个国家都有一个“大国梦”,特别是“祖上曾经阔过的”国家,对大国梦的坚持更是炙热无比,因为曾经的辉煌和眼前的衰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自然使得它们无不渴望“再度崛起”,中国就是其中一个,伊朗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也一样,跟随中国的伊朗就像跟随德国的意大利,虽然没什么功劳,但毕竟有苦劳,所以分到了不少好处,得到土库曼和阿富汗后,伊朗人已经露出越来越明显的“恢复波斯帝国”的企图,阿拉伯人也对他们的“阿拉伯帝国”念念不忘,至于土耳其人,他们更加没有忘记只灭亡了短短二十年的奥斯曼帝国。跟随德国打完中东战事后,土耳其分到了叙利亚和黎巴嫩,这使得不少土耳其人将其视为“土耳其再度崛起的象征”,德国同时还许诺把巴勒斯坦地区也分给土耳其,但却被犹太人抢走,使得土耳其人愤愤不平。蒋纬国当然不会让土耳其人再度崛起,一是为中国的中东利益考虑,因为同样的道理,他才怂恿和支持伊朗人吞并阿富汗,从而让伊朗内部被埋下一个动荡根源,二是出于后世的原因,蒋纬国不喜欢土耳其人,自然要给土耳其人制造麻烦和隐患,实际上,就是在后世,土耳其人也没有安于他们的一亩三分地,比如塞浦路斯,这个地中海岛国北部就因为土耳其的插手和支持而出现了一个在国际上只有土耳其自己承认的所谓“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塞浦路斯人主要由希腊族和土耳其族组成,北塞浦路斯是土耳其支持塞浦路斯境内土耳其族搞独立而分裂出来的}。对土耳其的制约,蒋纬国的第一颗棋子是犹太人,第二颗棋子是库尔德人。库尔德人是中东地区仅次于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波斯人{伊朗人}的第四大民族,但没有自己的国家,人口主要分布在土耳其{包括叙利亚}、伊拉克、伊朗,是以上三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南京军拿下伊拉克后,伊拉克没被并入中国版图,继续以王国方式存在着,但其西北部被蒋纬国划分出去一块{非产油区,基本上是荒漠},用于伊拉克境内库尔德人独立建国,不仅如此,蒋纬国又联系伊朗高层,让伊朗政府把伊朗境内的库尔德人“礼送出境”,送到新成立的“库尔德国”,扩大库尔德国人口{伊朗高层对此求之不得,因为这么做正好让伊朗“净化了内部”},库尔德国和土耳其{包括叙利亚}接壤四百多公里,而土耳其国内又有好几百万库尔德人{库尔德族是土耳其的第二大民族,占全国人口15},蒋纬


状态提示:第656节 休战时期 3--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