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八一物流誉满全球>二二三 得理不饶人

南京,日本派遣军总司令部。

岗村宁次神色阴沉,派遣军军部一众将同样神情阴郁,整个司令部的空气仿佛凝结了一般。

整个司令部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半晌,冈村宁次才问:“消息核实了没有?”

大城户三治中将说:“已经核实了,小泽联队二千六百人人,村上大队队七百七十五人,还有一个战车中队,合计三千四百五十八人,包括小泽在内,全部玉碎了。空军侦察确认,千穗号已经被击沉,熊野号重伤搁浅,一千多名舰员被困在海滩上,危在旦夕!”

冈村宁次的面色越发的阴沉,狂风暴雨正在积聚,随时可能爆发。自从一号作战实施以来,日军都是势如破竹,豫中会战,仅仅一个月第一战区的黄河防线便土崩瓦解,几十万中国军队被日军打得一溃千里,遗弃的装备物资堆积如山;长衡会战,日军只用了三天时间便攻下了长沙,虽说在衡阳城下遭遇顽强的抵抗,苦战四十余日才攻下衡阳是有点儿丢人,但是攻下衡阳之后,理应人困马乏、剑甲俱残的日军却锐气不减,一口气击破了中国军队十几个师,如入无人之境!如今日军已经集结起十六万大军,滚烫的炮口对准了广西,这次他们的对手是不管是装备还是训练都相当差劲的第四战区,一场大胜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大陆走廊即将打通,侵华日军几个战场即将连成一线,指挥这场战役的岗村宁次即将达到军事生涯的巅峰……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日军却在苏北地区连吃败仗,先是多田骑兵联队被支那第四军割草一样割了个一干二净,连联队军旗都被缴获了,接着一个联队又一个大队的兵力在大丰与盐城之间遭遇伏击,一夜之间死伤殆尽!更加严重的是,还损失一艘重巡洋舰和一艘性能优异的驱逐舰!

这比损失一个联队甚至一个旅团还要要命!如今的日军承受得起一个联队乃至一个旅团被全歼的后果,却无法承受一艘重巡洋舰被击沉的灾难,因为现在帝国海军的家底已经不多了!正因为这样,这次失败才显得极外的扎眼,甚至扎痛了岗村宁次那颗冷酷的心脏。他恨不得下令第13军主力尽出,不顾一切对苏北地区来一次规模空前的大扫荡,鸡犬不留!不过现在的形势不允许他这样做,第13军是侵华日军的战略预备队,目前一号作战已经到了最关键的阶段,第13军随时准备顶上去,这支战略预备队是不能轻易动用的,出动一个师团又一个联队进攻苏北本身就是一个很草率的决定,军部那帮脑洞大开的参谋异想天开整出来的,如今已经被人狠狠的教训了一顿,现在可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了。他问:“共军总共动用了多少兵力对付小泽联队?”

大城户三治中将的声音不自觉的低了三调:“据我们掌握的情报,此战共军出动了三个团,共计一万人……”

冈村宁次眸中迸出惊雷闪电:“一万人,三比一的兵力,一夜之间就吃掉了我一支炮坦步骑多兵种联合作战的部队?共军的斗力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强了?”

大城户三治中将也是一脸的不可思议:“据小泽报告,这支支那军全部换装了自动火器!”

众参谋失声叫:“全部换装了自动火器!?”

大城户三治中将的助手说:“是的!”他拿出一份电报,念了起来,这份电报是小泽在最后时刻发过来的,洋洋洒洒好几千字,详细记录了他跟第10师交手的经过以及他所接触到的第10师的装备、战术,这是他为日本陆军所做的最后贡献了:

“支那第四军第10师是个劲敌,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录性,战术灵活巧妙,又有强大的炮兵力量,战斗力极其强悍。我曾在诺门坎战役与苏军交过手,我曾在缅甸跟英军交过手,甚至在太平洋战场跟美国海军陆战队交过手,但是从来未曾遭遇过这样可怕的对手!”

“他们似乎找到了对付帝国重炮的办法。大丰突出部之战,他们就将工事修在山体的反斜面,任凭帝国重炮将山体正面打成一片火海,他们也毫发无损。他们不再大量挖掘战壕,而是在山上修建一种酷似猫耳的坑道工事,或者利用雨沟覆上圆木和砂土构筑盖沟工事,形成正面、侧射、倒打三点结合的防御体系,这种看似简陋的防御体系极其可怕,我军在攻坚的时候腹背受敌,完全无法招架,每次进攻都会遭遇巨大的伤亡,歼敌数量却极其有限。”

“支那第四军第10师的单兵火力堪称世界之最。他们的士兵人手一支冲锋枪甚至轻机枪,火力凶猛,所使用的子弹杀伤力也很强,能轻易射穿汽车,这种子弹我们从来没有见过。此外他们还有一种重机枪,射速极快,精确度也很高,很多士兵是在六百米距离被它点射击中的。此外,共军还动用了近百门大炮,其中有二十多门加农炮和榴弹炮,还有几十门大口径迫击炮,我军大多数伤亡都是这些火炮造成的。他们的炮兵技术还比较粗糙,加农炮基本上靠直瞄射击,迫击炮则是十几门一起作概略射击,精度不佳,但火力凶猛。他们的榴弹炮口径可能是十点五厘,应该是美国提供的m2型榴弹炮,威力巨大,其发射的空爆弹对我军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杀伤,几乎所有防炮工事和防炮经验在这种炮弹面前都失灵了。以后再跟这个师交手,务必让士兵们修建有顶盖的掩体,否则就是一场大屠杀!”

“他们还拥有大量火


状态提示:二二三 得理不饶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