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了解金军的情况,种师道派人去将沈琯请到宣抚司来。
沈琯到了宣抚司后,对种师道说:“当初黄河岸边若有千人守之,金兵岂能至都城?”
种师道对此也感到很不可思议,不过,事已至此,再计较这些,已经没有意义。
种师道仔细问了金军的情况,又就河北地形特点,以及在何处拦击金军为好等情况,咨询沈琯。
沈琯将之前对李纲所说的又对种师道说了一遍。
听了沈琯所说,种师道令姚平仲率兵向金军营地逼近,迫使金军游骑不敢外出抄掠。
果然!
金兵皆很紧张,躲在营地中,不敢出动。
种师道心下大定,开始谋划反攻。
李纲支持种师道这一谋划。
很快,在御前会议上,以李纲和种师道为代表的军方主战派很明显的占据了上风,并得到了赵桓的大力支持。
会上甚至初步确定了出兵进攻金军的日期,并做了相应的军事部署。
但是,以李邦彦为代表的主和派对于用兵仍是推三阻四。
他们以为,出兵攻击金人是一种很冒险的行为,一旦失败,前边的和谈努力都将前功尽弃,而国家也将面临沦丧之危。
对于将相之间的分歧,赵桓心里很清楚。
不过赵桓不认为这有甚么问题,就像他的态度发生转变一样。
以前由于军力不足,他自然要采纳李邦彦等人的建议,议和。
而现在,勤王之兵已来了二十多万,数倍于金人,特别是西军名将种师道已来到他身边,他当然要找回之前丢掉的尊严,希望用武力驱逐金人。
凭良心说,赵桓有这个转变,并不违背人性情理和基本逻辑。
可问题是,赵桓的转变也有些太快了,而且转得也有些太大了。
从之前一味求和,赵桓迅速变成一味主战,甚至是希望立即跟金军打一仗。
赵桓在一天之内五次派内侍去催促种师道,让种师道考虑是否可以早日出兵?
种师道很冷静,也很沉稳,不肯贸然出兵,他要按计划等姚古率西军到来后再攻击金人,不赞成提前动手。
种师道的表现令赵桓有些失望,赵桓于是又将希望寄托在都统制姚平仲身上。
姚平仲很勇敢善战,也一直试图表现他自己。
可从之前的童贯,到现在的种师道,全都压着姚平仲,不让姚平仲表现自己。
如今,终于让姚平仲等来了表现自己的机会。
姚平仲对赵桓说:“士兵都愿速战,可现在迟迟不战,他们都很有怨言。”
赵桓说:“种宣抚不同意马上开战。”
姚平仲立即道:“臣愿领兵夜叩金营,生擒斡离不(完颜宗望),奉康王以归。”
赵桓闻言大喜,当即向姚平仲许诺:“若成功,当授以节钺。”
要说,劫营,你就快点去吧。
可赵桓非让术士楚天觉推算一下劫营的日子。
结果,楚天算过之后,说得胜之日为三天后的二月丁酉(即二月初一)。
三天时间,黄花菜都凉了,而且中间隔了这么长时间,怎么可能不走漏风声?
可赵桓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宋军一定能一击得胜,然后他就可以一雪前耻,成为秦皇汉武那样伟大的皇帝。
赵桓不仅让姚平仲偷袭金营,等姚平仲出兵了之后,他又让李纲出兵相助。
李纲说,事先没有商量,兵马也没有准备,冒然出兵不妥。
赵桓不听,连派三波内侍催促李纲出兵。
李纲无奈,只好下令大军紧急集合。
天快亮时,前军统制张撝、右军统制石濬、中军统制辛康宗、左军统制刘佃、后军统制王师古、敢战军统制范琼,全都集合完毕,然后他们率军从封邱门出城,向班荆馆、天驷监挺进。
可这时,姚平仲劫营已经失败了,而姚平仲也已经撇下部队独自逃跑了。
原来
姚平仲命手下大将王通为先锋军统制,率先去劫营。
王通领命,然后率五百名敢战死士直抵金营。
可是,王通连劫两寨皆空,至第三寨,金军数千铁骑突然杀出!
这数千铁骑均是金军精锐,又突然而至!
王通与敢死队顿时陷入金军的包围之中!
他们殊死拼杀,以待援兵。
然而
后援之兵,大都连人带马坠落到寨旁的深沟之中,西军将领陈开战亡。
王通见重伤已半,而金军骑兵正从南北两面涌来,即将形成前后夹攻之势,只能率三百骑兵突围而出。
王通见到姚平仲后,姚平仲令他率众上马,往西而窜。
这时,金军骑兵己追了过来,将宋军中军冲散。
宋军的溃军立即往回跑。
而金军则一直追赶宋军,追至板桥才开始回撤。
姚平仲大败而逃,姚平仲的副将杨可胜不幸被俘。
当天夜里,完颜宗望亲自审问杨可胜,说:“两国已通和,又来劫寨,何也?”
杨可胜回答说:“可胜以勤王兵到京师,三军欲战,故可胜率之以来,非朝廷之意也。”
杨可胜将责任全都揽到自己身上,任完颜宗望如何逼问,都不改口。
完颜宗望因而大怒,下令斩杀杨可胜。
陕西勇将杨可世的兄弟杨可胜因此英勇就义。
这时,另一部分金军追至幕天坡,与李纲所率大军相遇。
金军集中兵力向宋军中军发起猛烈冲锋。
李纲见状,下令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