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对于全球金融市场来说也是多事之秋,911事件七周年后的这一周,成为了华尔街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一周。

9月15日,米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根据破产法第11款条例进入破产保护程序,意味著这家具有158年历史的投资银行走进了历史。

雷曼兄弟成长史是米国近代金融史的一部缩影,其破产是世界金融史上一个极具指标意义的事件。

成立于1850年的雷曼兄弟公司是一家国际性的投资银行,总部设在纽约。雷曼兄弟公司成立迄今,历经了内战、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萧条、9?11袭击和一次收购,一直屹立不倒,曾被纽约大学金融教授罗伊?史密斯形容为”有19条命的猫”。

1994年,雷曼兄弟通过ipo在纽约交易所挂牌,正式成为一家公众公司。

2000年正值雷曼兄弟成立150周年之际,其股价首次突破100美元,并进入标普100指数成份股,2005年,雷曼兄弟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1750亿美元,标准普尔将其债权评级由a提升为a+;同年,雷曼兄弟被评为年度的最佳投资银行。

雷曼公司曾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业务上独占鳌头,但最后也恰恰败在了这个业务引发的次贷危机上。

9月9日,雷曼公司股票开始狂跌不止,一周内股价暴跌77%,公司市值从112亿美元大幅缩水至25亿美元;直至最后倒闭破产。

雷曼的破产,使美林老总也吓破了胆,赶紧以440亿美元的价格将美林卖

给了米国银行。

出事的为什么总是投资银行?

在米国的五大投资银行中,雷曼倒闭,美林被收购,再加上年初被摩根收购的贝尔斯登,在半年时间内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就只剩下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两家了。

投资银行,也就是券商,一度非常神气,大有主宰金融界的势头,投行人的收入也是金融界中最高的,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

传统意义上的投行是主要从事证券发行、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

近年来,投行成为了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发源地从最初两个世纪前的为贸易融资、为基础设施融资,到后来强力介入企业重组、证券期货市场等。

实际上,当金融创新愈演愈烈后,投行的性质就开始越来越像一个高级赌场了。

投行们设计出了一个个美妙的金融奇思并将其实施,催生出一个个市场奇迹。也许正因为此,投行是一个一本万利的行业,促成一个10亿元的兼并,估计它得拿走1个亿,但它付出的就是几个所谓高智力的策划和评估,最多拿点钱买点股份撬动撬动。

在创新的招牌下,在巨额高利的引诱下,投行当然满怀激情,不遗余力,甚至铤而走险了。

次贷危机爆发前,国际金融机构大肆盲目利用证券化、衍生产品等高杠杆率结构性产品追求投行式收益,整个金融业都沉浸在高杠杆率带来的财富盛宴的欢欣之中,而忘却了金融创新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市场泡沫终会破灭。

次贷危机实际上就是过度扩张信用的产物,各种信贷大肆扩张,置实际承受能力于不顾,它在营造出一种虚幻的美妙前景的同时,也在刺激著贪婪与投机的yù_wàng。

经济金融的产生本是为了给人们提供生活的需要和方便,然而,在无休止的利益、消费追逐中,人们忘记了生产的目的,迷失了生活的方向,唯一的目标就是更多、更好、更强,至于有没有如此的必要,则没有人去认真的思考了。

一个三口、四口之家,住在1000尺的房子里已经很好了,为什么一定要追逐2000呎?大家都迷失了方向和目的,只顾追求最大的利益,而丧失了价值评判的标准。

当一切的一切都以利益、享乐为标准的时候,灭亡和灾难就很难完全避免了。

不顾风险的雷曼公司最后毁了自己,虚拟金融和现实经济生活的严重脱节,金融创新出现后,金融投资开始过度依赖数量化模型,理论假设与市场现实严重脱节,对未来的资本收益变化的预测也严重失真,雷曼过多的涉足复杂的衍生产品市场,问题出现后有一个传导过程,很难马上浮现出来,所以仍然沉醉於昔日辉煌,错失多次救亡机会,最终因为米国政府拒绝包底而崩盘。

近年来,有著严格假设条件和繁杂理论结构的数理模型深受全球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评级机构的追捧,成为度量金融风险的主要工具。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数学博士和计算机博士进入投行工作的原因。

然而,在这次次贷危机中,尽管金融机构对次贷衍生产品建立了精巧繁杂的定价和评级模型,但面对米国房地产市场价格突然逆转的实际情况,模型的前提假设和市场现实风险严重偏离,导致风险定价功能失效,引发投资者的恐慌,并通过羊群效应传导放大风险,最后酿成全面性的金融危机。

现实经济生活是千变万化的,数理模型不论多麼精巧庞大,也难以涵盖所有的情况和风险特征,如果过度崇拜数理模型,以若干参数来完全描述市场风险的变化,替代理性的市场投资决策,必将导致危机的发生。

近30年来,金融创新的结果是买卖的链条越拉越长,分散的范围越来越广,交易完成后,最终的投资者和最初的借款人之间已经


状态提示:第581章雷曼兄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