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都市现代>我本港岛电影人>第五百二十五章 江湖与水墨画,电影创作思路
“白水就好谢谢。”

吴孝祖坐在众人对面,翘着腿,双手接过林蜜桃递来的水杯,护在双手间,吸溜一口,沉吟片刻。

“这次喊大家来,也是想初步和你们谈一谈关于创作之初的一些事情。包括这部《客》的影像风格和创作意图。

可能你们都称呼它为武侠片或古装功夫片?没错吧?”

宫郦点点头,她确实这样认为。不单是她,其他人也都这样想。

梁镓辉戴着眼镜,也侧过脸,盯住吴孝祖,寻求答案。

宫郦也没有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第一时间就好奇的问,“不是吗?”

相比起港台女演员,她骨子里就多了几分大气与倔强。

这份气质不是是环境、阅历、读的书、见得事自然而然形成的。在港台地区,狭小的地理环境就制约了这种气场的出现。

在港台新中生代女演员中,林小阿姨算半个算,惠英红有英气,郑佩佩有侠气,但总归差了许多。反而之前的50、60时代的女星中夏和林黛最接近,但时代限制了她们。

总的说来,小谋子也才步入电影行,还没有挖掘出宫郦的全部潜力,此时的她还略显稚嫩。

吴孝祖倒是不吝心力,可以勉为其难的亲手调教调教!谁让大家都是为了华语电影好呢……

“实际上,我更想称这部电影为历史江湖片。因为,我觉得武打片也好,功夫片也好,总是不足以表述出江湖两个字的重量和全部内质。”

吴孝祖缓缓抿了一口,眯眯笑地扫了一眼宫郦,最后定格在凯哥、顾常未身上,“你们大家对江湖有什么看法?”

“侠义?”宫郦试着解读。

“江湖可能就意味着争端?”顾常未也补充。

梁镓辉则露出认真的表情,凯哥也沉默的思考。

“江湖……”

林小阿姨端着一杯茶,斜坐在吴孝祖手边的扶手上,蜜桃臀紧挨着他的手臂,嘴里也喃喃品味这两个字。

“江湖只有侠吗?如果是那样,那肯定不是我要拍的江湖。江湖肯定有侠,但侠不是江湖的全部。争端、打打杀杀、利益、勾心斗角我想这都是江湖。

江湖可能是‘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江湖还是‘细雨骑驴入剑门,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味!’,或者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但未尝不是‘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可能凯哥、宫小姐你们不太了解我。我本人之前做过古惑仔,也就是内地说的黑恶势力。我也做了几年监狱。

对我来说,江湖可能也是一种遗憾。但这种遗憾不等同于后悔,可能就是”

吴孝祖措了下词,轻笑,“想却未做,想得未得,想放难忘,想起来却又忍不住想笑的事情吧。”

他的电影,每一部都浓浓的安慕希……呸!每一部都浓浓的刻上了自己的风格印记。每一部电影也都展现出了自己赋予其中的生命和质感。

每部戏他也都在进步,不断在创新。

从这方面讲,他肯定足以称为华语电影预备役新一代电影大师!

众人也在细细品味他的话。

这显然就是《客》的创作思路。很显然,这不是他们自认为的那种武侠片。

“对我们电影人来说,江湖太大,江湖太杂,但到底什么是江湖?可能不是能讲的太清晰。

可能,会有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话全面,但不准确。

确切的说,江湖永远是属于少部分人的,对大多数人来说,江湖永远是苟且与市井之外的传说。

但它本身又具备烟火气,所以我们才会说,江湖不单单是打打杀杀,人情世故都是江湖。

这样看来,江湖可能也是**!

这种在人情之中,又仿佛存在于市井之外,似乎就是大众最喜欢的江湖。

正是因为这种若即若离的距离感,反而给‘江湖’平添了几分道不明的韵味河遐想的空间。

这一点与中国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吴孝祖眯眯笑,看着陷入沉思之中的宫郦,继续道:

“中国画里边,讲究的是留白!

水墨相间,黑为墨,白为纸。

三笔两画,惜墨如金。

寥寥几笔丹青,于这方寸地勾勒天地,那无画的留白,终究成了书画者心胸中的沟壑与境界。

你看南宋的《寒江独钓图》一只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而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

吴孝祖指的是墙壁上影拓的一副古画,给众人解读。

“电影也是如此。我希望这部戏的构图上,肯定不会那么满。这与我们现在采用的电影语言肯定有一定区别。所以我才特意让阿成给你们一些古代画作来观摩……”

他目光放在顾常未身上。

对于这位后来内地代表性的摄像大师,他期待很足。

顾常未的摄影风格就是偏重版画效果,黑白分明,很注重光线的观感,但是整体上把色彩又处理的很合理,小景别的运用非常高超。

他被伊斯曼柯达评选为“世纪百位杰出摄影师”称号,更一度被内地和外媒赋予了“中国第一摄影师”的评价。

显然,他足以担任这个荣誉。

哪怕是他转职导演后的那部《孔雀》,他对于空间感的掌控,也非常高明。

张静初扮演的姐姐推着自行车站在麦田里的画面,真的就好像一副水墨画,不但透露出了足够的人物张力,也赋予了更多的留白和遥想


状态提示:第五百二十五章 江湖与水墨画,电影创作思路--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