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不知道唐师傅,我们需要准备些什么东西?”曾老连忙问道。
唐晨笑道:“把我们这几日来准备的东西拿出来,再摆一张香案就是了。嗯,为了避免麻烦,还是在天井里面弄吧……”唐晨一阵“深思熟虑”之后,才决定要这么做的。毕竟现在认可风水的人不多,万一弄出太大的动静,倒霉的还是自己。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着想,还是低调一些吧。
曾家祖宅里,其实还住着很多曾家族人,只是唐晨没有接触过罢了。
等曾家的“族长”二哥一声令下,就有几个青壮出来,把一张八仙桌给搬了出来,然后把唐晨要准备的东西,都摆放在了上面。
虽然他们的脸上,也表露出对唐晨的不信任,一脸的不情愿。但这是“族长”决定的事情,他们想要反驳也没有任何话语权,只能配合唐晨摆弄东西,准备物品。
“嘿,这种人是来行骗的吧?这么年轻,有个屁的本事!”
“就是,还没有我的年纪大,能有什么真功夫?”
“人家能骗得了也是本事,二伯他是年纪大了,钱又多,不花点冤枉钱都不舒服!”
“有钱还不如留给我们……”
“你倒是想得挺美,就算是留,也不会留给你啊!”
……
他们的话音不算高,但唐晨站得很近,一字一句都听在了耳朵里。唐晨有些感慨,大家族的人,好像心也不怎么齐嘛!不过想想也就明白了,一样米养百样人,一个家族大了,怎么可能人人都齐心?总该会有些不肖子孙的,这是怎么都无法避免的事。
而宗族文化的核心是祠堂,只要祠堂还在,那么家族的向心力就在。传统中国人对于宗祠的感情,朴素、淳厚,无可扼制,无法割裂。无疑,宗祠是传统中国人心中血缘崇拜的圣殿,是灵魂皈依所在。是宗族血脉所系,也是宗族盛衰的标志。兴旺的家族,四时祭享、香火不断;衰败的宗族,祠堂残颓,香火断绝。它以血缘为基石,以亲情为纽带,穿越漫长的时空隧道,使后人保持着与祖先心灵的沟通。在以血缘为坐标的宗族关系中,祠堂是尊祖敬宗的联结点。传统中国人讲究叶落归根,年轻在外漂流闯荡,就算是千里万里之遥,临到老了,都希望能回到故里,站到祖宗牌位前,跟先人唠嗑唠嗑,对对话,聊聊家事国事天下事以及难言的心事。这样的时候,该有多少追思之念、尘世之想、家园情怀在心头荡漾啊!应该说,爱国家爱民族之情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对亲人的爱,哪来对旁人的爱?没有对家族的爱,哪来对民族的爱?
可以说,每一座祠堂背后,都凝聚着世世代代许多人的情感。这种情感天长日久,延伸成为一种文化,一种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
宗祠和族谱总是分不开的。说到宗祠,就得提到族谱。族谱也叫家谱、宗谱,它是血脉中流淌的记忆,是纯正血缘的可靠蓝本,是记载家族或宗族家世渊源、传承世系和宗族事迹的典章文献,简而言之,即家族或宗族的史书。在门第等级观念盛行的宗法社会中,族谱是血缘传承世系的重要凭借,也即家族或家庭的档案。一些源起于贫贱之家的宗族在暴发后,往往要攀附名门,冒认祖先,以显示其高贵血统、祖宗的荫德。因此名门望族都强调秘藏族谱,严禁示人,以免同姓异宗族攀附冒认,故而有“黄金犹可借,家谱不可借”的古训,使家谱成为秘不示人的传家之宝。
家族文化是中国宗祠文化的呈现。家族文化缩小了就是小家文化,放大了就是民族国家文化,祠堂是家族文化的支点所在,所具备的尊敬先人、崇扬贤德、教化后人、凝聚人心的作用,与建设和谐社会一脉相承,不谋而合。家和则国和,族兴则国兴。祠堂里的祖训族规,那些教人学好向善、爱国兴家的内容,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另一方面,祠堂很好地反映了一个地方的乡风民俗和建筑特色,实属难得的文化遗存。没有这些具象的东西,传统文化也就少了依附,少了说服力,时深日久,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陷入文化荒漠也就不是危言耸听了。所以说,祠堂,作为传统中国人心中的圣殿,其相应的文化,自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这从曾家的生活方式就看出来了,有能力的子孙,比如曾老、四哥会走出去闯荡。没有能力的子孙,只能依附家族生存。但走出去的子孙,还是心系家族的,每到家祭时,还是会回来。
任何一种制度都有利有弊,只要利大于弊,那它还是有存在的价值。
为什么闽省至今还很多宗族得以保存?一是社会风气,二就是习惯使然了。唐晨不好评论什么,但被这些人看扁自己,还是略有不爽的。
“待会就让你们开开眼界!”
憋了一股气的唐晨,决定拿出自己的全部本事来——然而他面对的情况这么棘手,也容不得他留力。
香案摆好后,唐晨小心翼翼地从那堆物品中,把竹签香拿了出来。
当然,在这之前要先洗手,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烧香前要洗手是常识,因为手是沾染浊气最多的地方,所以供香之时最好要先洗手,哪怕你不是开光法器,也不是描画符箓、破局风水……
把香炉摆正,放对位置后,唐晨点燃了九支竹签香。为什么是九支?其实烧香也是有讲究的,特别是香的数量,是有严格要求的。烧三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