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穿越重生>开着房车回大唐>812章:倭国来袭(6500字大章,今天只这一更)
往回走,离汀州城十多里远了,忽然听到后方蹄声雷动,吃了一惊,后方立刻有人上来汇报:“大帅!唐军出城追杀过来了!”

杨藩闻言猛然皱眉,问道:“多少人?”

“三万重甲骑兵!”

“三万重甲骑兵?”杨藩顿时蹙眉沉吟起来,是撤兵逃跑还是回头痛击呢?

唐军来得很快,留给他考虑的时间不多,战场之上,讯息万变,说的就是这个,时间是非常紧要的。

而杨藩也算是身经百战,最善决断了,他很快就有了决定,撤,唐军既然敢追出城来,必定有所依仗,而且唐军现在士气正盛,虽说回头痛击有希望击溃唐军,但一旦落败,那么就连他自己都小命不保,太冒险了。

其实若论军事谋略,杨藩和噶尔钦陵在伯仲之间,但杨藩这个人更加自私一些,他首先想到的是保住自己的性命,所以在这个时候,他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因为他一旦回头,估计就真的完了。

杨藩带着大军撤逃,然而唐军在后方紧追不舍,很快就追上了,杨藩果断留下三万步兵断后,三万步兵尽数被斩杀,李浩这才下令打扫战场,就地扎营。明日等粮草到后,他就准备西进,把安西四镇给夺回来。

杨藩带兵西逃,大军只剩五万了,驻军宛州(曾经的大宛),然后向奥斯曼发战报,汇报了战败的消息,请求奥斯曼发兵支援。

粮草筹备了三天,李浩带着三万大军西行,他要收服安西四镇,现在的安西四镇已经不是历史上的安西四镇了,而分别是宛州,安州,寻州(火寻)和月州(曾经的月氏国)。

安州、寻州还有月州三镇形成一个弧度,把安西都护府的疆土牢牢防护住,而宛州作为安西都护府的军政中心所在,在后方控制和支援这三个州,十分牢固,所以安西四镇必须拿回来,否则西域这边将无法安宁。

李浩一路带兵杀到宛州,下令攻城,无数床弩和投石器一起发射,宛州之中好似下雨,许多百姓都不敢靠近城墙,全都躲到城池的中心,以防被误伤,阿拔斯大军只能缩在城垛之下,不敢还击。

李浩珍惜将士们的性命,也不急着派人攀城,就用床弩和投石器进行火力压制,没办法,弩矢用不完,有钱,任性。

连续七天,李浩每天都要用床弩和投石器朝着城中发射两个时辰,但就是不派兵攻城,如果用未来世界的说法,这就叫,先炮火开路,然后大军出击,这是一种非常烧钱的打仗方式,但无论是李浩还是大唐,都很有钱。

杨藩感觉有点崩溃,七天的时间,李浩未派一兵一卒,就这么火力压制,虽然损耗极大,但也不是没有用,起码现在的城墙已被砸得破烂不堪,好多城垛都已经倒塌,而且这几天里,有五千多敌军被箭矢和飞石击中,被床弩和投石器击中的人,哪怕是只被碰一下,也废了。

杨藩受不了了,带军弃城而逃,奔向安州,李浩又带军追到安州,一如既往地炮火压制,后方有卡车源源不断运送弩石过来,况且,不管是石头还是箭矢,放出去后还可以捡回来继续用,只要能拿下城池,弩石还是自己的,怕啥。

李浩在安州又是一顿弩石齐飞,杨藩再次被打得逃走,这次又逃到了寻州,现在他感觉自己就是个老鼠,被李浩撵得四处逃,憋屈,但他实在不甘心就这样撤回去,攻下安西四镇可是他此战最大的功劳了,难道就要这样被抹杀了吗,为什么奥斯曼还没派援军来。

奥斯曼其实早就气得不行了,怎么还可能给他发援兵,二十万大军啊,就这样被杨藩糟蹋得只剩一点点了,那可是他们全国近半的兵力啊,损失了这二十万大军,对阿拔斯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倘若大唐现在趁机报复,这让他怎么办,拿什么去抵挡。

李浩来到寻州,望着寻州城头的敌军,无奈咂嘴,喃喃道:“这杨藩什么毛病,逃来逃去就是不肯回国,我还准备速战速决,然后回去请求皇上直接发兵灭了吐蕃或者阿拔斯呢,这不是耽误我时间嘛,真是的。”

现在李浩对打仗真的兴趣不大了,没办法,这就好像赌神不愿意跟菜鸟打牌一样,太没意思了。

杨藩就这么逃来逃去,跟过街老鼠一样,狼狈不堪,无聊至极的李浩忽然玩心大起,就想看看他能撑多久,也陪他玩起了捉迷藏。

不得不说,杨藩还是有点头脑的,而且他对安西四镇周围的地形非常熟悉,每次都能成功逃脱,但就是每次逃脱都要留下几千士兵的性命。

两个半月,杨藩足足撑了两个半月,生命力堪比不死小强,但他的大军现在只剩一万人了,到最后他也知道,援军不可能来了,再这么逃下去迟早会被抓住,终于打消了心中的那一丝不甘,撤回阿拔斯去了。

李浩当即发战报回长安,并让苏定方立刻招募新兵,前来镇守安西四镇。

由于李浩的弩石轰击,安西四镇的城墙损毁严重,李浩又带着大军在这里帮忙修补城墙,无数卡车运送水泥钢筋还有石子过来,用这些来浇铸城墙,不仅坚固,而且速度快。

又等了半个月,长安的圣旨来了,招李浩回长安。

李浩带着大军从汀州乘火车回长安,途经青海的时候,他下车去青海卫探望樊梨花,询问一下战况,樊梨花告诉他,她早在两个多月前就率兵出城击退了吐蕃军,要不是没有朝廷命令,她肯定追击到吐蕃本土去。

李浩在


状态提示:812章:倭国来袭(6500字大章,今天只这一更)--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